作者:原创 发布时间:2025-05-07
怀揣着朴素的为民情怀,德叔在退休后毅然决定重返“职场”。于是,2017年刚从审判一线退休的老法官德叔便主动请缨,成为了婚姻家事纠纷案件的人民调解员。
2019年,肇庆市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婚姻家事专业调解工作室——“德叔调解工作室”成立。工作室坐落于肇庆市广宁县人民法院新楼法庭的家事少年调解(和解)中心内,是每位当事人立案前的必经之地。
工作室设立以来,好评如潮,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陈德善也被誉为婚姻家事矛盾的“拆弹专家”。
2024年12月30日,他还入选了 “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表彰名单”,以实际行动诠释着 “退休不褪色,余热亦生辉”。
面对一桩桩“剪不断、理还乱”的婚姻纠纷,如何从杂乱无章的情绪化语言中捕捉心理、梳理脉络、厘定责任,德叔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调解室内的气氛很多时候都略显紧张,双方当事人相向而坐、相互指责的情景可谓“家常便饭”。
“你们再这样吵下去也吵不出个结果,让我给你们分析分析。”德叔坐在调解员位置上,一边安抚当事人的情绪,一边耐心引导对方表达自己的诉求。
德叔在收到法院委托的家事案件诉前调解后,便及时开展夫妻感情、家庭暴力等情况调查,并针对当事人实际情况,制定“一案一策”诊疗方案,通过“家访式调解”“背靠背调解”等方式了解情况,摸清双方的真实诉求和心声,继而“对症下药”。
根据三十多年从事审判和调解工作的经验,他还总结出“劝、批、谈、教”的调解模式,用方言俚语更接地气地调解,正是如此,德叔很快便取得了群众信任,成为婚姻家庭纠纷的“定心丸”。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德叔调解工作室虽仅由一名老法官和一名法院退休职工组成,规模不大,但是调解流程却很规范,调解所需硬件设施也十分齐全。
推开调解工作室的大门,一幅幅色彩明艳、风格轻快的儿童画作点缀着墙壁,原本坚硬的地板被细心铺上了泡沫地垫,上面堆满了小汽车、毛绒公仔等各式各样的玩具。靠墙的书架很矮,刚好是儿童能够轻松触及的高度。
调解室并不是会议室,它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任务——即为双方当事人提供良好调解协商的场所,使双方能够平静友好地坐下来“谈一谈”,同时也为家事纠纷中可能涉及的未成年人提供一个温情的房间,尽可能消解环境陌生带来的紧张感,让未成年人可以更好地“打开心扉”。
在日常经验交流中,“孩子”一词多次出现在他的口中。为了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的基本权益,将伤害降到最低,德叔不仅在“调解室”上下功夫,更在“调解室”外下功夫。
他会要求当事人双方在孩子的生活、学业等具体问题上达成一致,并将具体做法写进调解书里,让孩子以后的生活得到法律保障。遇到当事人双方都无力抚养孩子的情况,他也会毫不犹豫伸出援手。
比如在一起离婚纠纷中,一男孩因户口缺失入学困难。为了让孩子有家可回,有学可上,德叔和新楼法庭的法官们多方奔走,一边联系男孩的祖母,迁回户口,解决入学问题,一边联系慈善组织,帮助男孩妥善解决基本的生活温饱问题。在最后,该案例也被广东省妇女联合会评为广东省百件优秀妇女儿童维权案例。
截至2025年4月,德叔调解工作室累计受理案件1853宗,调解成功1327宗,调解成功率高达71.6%,调解家事纠纷成效显著。
八年间,德叔的事迹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影响着更多退休法官,他们不断加入广宁县人民法院诉前调解的队伍,汇集起一股别出生面的“银发力量”。
而德叔的“职场”生活也仍在继续。
回看前路,他手持法槌敲响正义强音,用躬身实践诠释公平正义。再看今朝,他倾听心声,精准“把脉”,让许多家庭破镜重圆,重拾美好。这份 “广东好人” 的荣誉,不仅是对他的肯定,更是法治精神的生动注脚。愿他的光热,照亮更多法律人前行的路,让公平正义的力量在南粤大地永续生长。
让我们再次为这位“广东好人”点赞!
(来源:肇庆市中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