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原创 发布时间:2025-08-05
“看!杆离房子远了,线架高了,警示标志更醒目了,我们心里踏实多了!”村民老张指着整改后的通信杆兴奋地说。截至今年6月底,广宁县已完成百余根隐患杆线整改。
从个案调解到全县整治,广宁法院如何以专业裁判标准融入综治中心工作,让百根危杆按国标“立正”?
夜半惊雷 杆倒殃民居
2024年的一个夜晚里,“轰隆!”一声炸响撕裂宁静——8米高的通信杆拦腰断裂,裹挟线缆砸向广宁县江屯镇乡道旁的一座三层民房。砖石飞溅中,村民老张家防盗网扭曲变形,盆栽粉碎。老张随即报警要求赔偿。
收悉消息后,江屯法庭立即启动以其为主导,江屯镇司法所、派出所、综治中心联动的“一庭两所一中心”共建机制,各部门工作人员很快到达现场。
经勘验,倒塌物为移动、电信、广电三家运营商共用的通信杆,该杆横跨路面缆线最低处距地仅4.2米,低于国标5米。
通信杆不达标,三家运营商线缆绞缠一杆,村民损失该向谁索赔?责任比例又如何划分?
挂点法庭的“法晖退休法官调解工作室”调解员芳姐陈兰芳主动请缨,拉上郑焕月法官进行实地复勘。
“那么重的通信杆倒下来,如此强的冲击力只砸到了老张家吗?是否还有隐患?”
带着疑问,芳姐和郑法官站在砖石瓦砾上,仔细记录、排查老张家及附近村民家中受损情况。勘察中,芳姐敏锐发现老张家二楼雨棚破裂、另三户院墙垮塌等隐性损失。
“群众利益无小事!”虽然目前只有老张家提出赔偿要求,芳姐还是决定“一揽子”解决四户损失。
司法亮剑 三日解纠纷
“一庭两所一中心”团队立即出动。
综治中心紧急联络未报损的三户村民;司法所协助固定墙体裂缝、雨棚穿孔等证据;法庭指导制作《受损财物确认清单》——四户损失总额锁定4550元……
法院主持的调解如期而至,三家运营商代表提出质疑,“凭什么我们公司也要赔偿?”
“大家先听我说,”渐渐地,大家安静了下来,芳姐进一步阐释,“通信杆属共同管理设施,而杆上有三家运营商的通讯线。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你们需要向法院提供证据,证明运营商在这场事故中无过错。若不能,你们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同时,郑法官按照诉讼程序算了一笔账,若进入诉讼,公司将面临鉴定费、败诉风险及商誉损失。
经过郑法官和芳姐的一次次释法说理,三家运营商的态度有所缓和。
最终,赔偿方案落定:总赔4550元(老张家2900元),三公司各担1/3;为了确保村民权益及时兑现,法庭当场出具司法确认裁定书。
从事故发生到签订调解协议,仅用时三天。老张紧紧握住芳姐和郑法官的手,由衷地感谢道:“没想到这么快就能调解成功。谢谢法官,谢谢……”
看到老张的愁容终于有所舒展,郑法官感慨道:“法院多走一步,民心就更近一步。”
芳姐却指向远处歪斜的通信杆,语重心长地说:“不止一根‘矮杆’悬在百姓头顶,郑法官,我们还要多走几步!”
如警钟撞响,郑法官目光坚定,“这杆子背后的雷,必须挖干净!”
全县体检 司法建议治本
2025年初春,一场覆盖广宁县域的“通信线路体检”全面铺开。
深受启发的郑法官带领团队以江屯镇通信杆倒塌案调解为突破口,深入开展为期三个月的“麻雀解剖式”专项调研。团队系统梳理出近三年全县同类案件,绘制《通信杆安全隐患分布热力图》,发现78%事故源于杆高不足等共性问题。
随后,广宁法院联合县“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工信局及四大运营商组建专项工作组,采取“四步工作法”:一是现场勘验,使用激光测距仪抽检15个乡镇287根杆线,精准测量高度、间距等关键指标,发现41%不达标;二是权属核查,通过“一庭两所一中心”机制协调四家运营商完成全县杆线“身份建档”;三是标准研判,对照《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等5项国家标准逐项核查;四是责任溯源,深入分析县级监管存在的权责不对等等体制性问题。
调研期间召开联席会议8次,形成2万余字调研报告。
“事后打板子只能治标,开方子才能断根。”广宁法院根据调研成果转化为《关于加强对通信线路整治的司法建议书》(肇宁法建〔2025〕01号),建议运营商在限期内按《通信线路验收规范》给杆线“立正”——跨路缆线抬升至5米以上、距民宅间距超2米、全线加装反光警示标。
为确保司法建议“落地有声”,在广宁法院助推下,4月,县“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正式印发《2025广宁县“三线”整治工作指导意见》,建立党委牵头的联席会议督办机制,要求运营商限期完成首轮整改,构建起“党委领导、多方参与、逐项整改”的工作格局。
6月,在“一庭两所一中心”团队持续跟踪回访下,运营商整改完成,并如期赔付,全县的通信杆都重新“挺直了腰杆”。
至此,司法建议的“纸面智慧”真正转化为“地面行动”。
午后,阳光洒在村道上,新竖的通信杆沿路昂首“立正”,黄黑相间的警示条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这幅“杆稳人安”的新“枫”景,正在广宁的乡村田野间徐徐铺展。